實施質量強市戰略 開展質量提升行動
來源: 時間:2021-06-30 18:24 |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質量發展工作重要論述,堅持“大質量”理念,強化“大監管”格局,牢固樹立“質量第一”意識,堅持以質量求突破、以質量促發展、以質量提升助推高質量發展,質量強市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加強黨對質量工作領導,質量發展工作責任機制進一步完善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強化領導責任。貫徹《平涼市建設質量強市的實施意見》,細化分解任務,逐項列出措施清單,逐一明確目標任務、責任單位、責任領導,進一步靠實各級黨委和政府責任。各縣(市、區)突出縣域經濟特點,深入開展質量強縣(市、區)工作,走出一條平涼特色質量發展道路。二是健全責任體系,建立大質量機制。落實地方黨委、政府對質量工作的領導責任和工作責任,市委、市政府將質量強市工作納入對縣(市、區)黨委、政府高質量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中,制定具體考核辦法,使質量工作成為。三是強化統籌協調,形成工作合力。質量強市戰略涉及面廣、任務重,必須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才能確保有效實施,因此將政府履行質量工作總體責任放在了重要位置,督促各級黨委、政府落實質量工作責任,起到“車頭”作用,形成提升質量工作合力。“一把手”工程。
二、充分發揮綜合協調職責,質量發展工作機制進一步健全
市質量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切實履行工作職責,建立了《市質量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規則》,完善了領導小組會議制度、領導小組辦公室會議制度、重大事項研究報告制度、督查督辦通報制度及信息報送制度,強化質量宏觀管理和統計分析,為黨委政府決策提供重要參考。
三、聚焦重點領域和行業,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
聚焦產業和行業抓質量是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是實現經濟質量型增長、內涵式發展的內在要求。
一是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并重。現新型工業化邁出堅實步伐。智能光電等新興產業高點起步,推進傳統產業“三化”改造代農業發展質量穩步提高。
二是四大質量水平不斷提高。產品質量總體水平穩中有升。圍繞全市工業企業結構特點,聚焦農業生產、生態環境、日用消費品、食品相關產品、建筑及裝飾材料等重點產品,突出生產源頭。努力創建優質示范工程。全市在建工程562項,工程質量監督覆蓋率和竣工驗收合格率均達到100%,落實“兩書一牌”,所有新建項目均簽署了質量安全責任授權書和承諾書,竣工工程設置了永久性標牌治理。服務質量不斷優化。政務服務,做到了政務事項“精準化”供給、“點餐式”服務;暖心旅游服務向智慧文旅邁,加大智慧旅游、智慧景區建設;醫療服務更加便捷,分級診療制度不斷完善、基層首診全面落實、家庭醫生走進家門,為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健康紅利”。環境質量持續改善。2020年空氣質量有效監測天數366天,優良天數354天,同比增加13天,優良率96.7%,同比提高3.3個百分點;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3.37,同比改善5.9%;無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氣。
三是不斷強化企業主體責任。推進規模以上企業落實首席質量官制度,強化企業質量主體責任,持續加強中小微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升工作,幫助企業補足短板、解決問題。提高企業質量管理水平,加強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質量管理,全市質量安全水平穩中向好,未發生區域性、系統性的質量安全事件。
四、夯實質量發展基礎建設,質量基礎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
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等質量基礎設施系統完整、高效運行,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對產業升級、社會治理的支撐更加有力。
一是推進“一站式”服務。印發《平涼市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試點工作方案》,有機整合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質量、品牌等技術資源和行政資源,推行保姆式服務模式,助推平涼市企業高質量發展。依托市局網站,建設一站式服務平臺,有機整合大市場監管格局下的技術和行政資源,推進平涼市相關檢驗檢測和企業的人才、信息等資源共享,以滿足企業各類技術需求。建立“一站式”綜合服務隊伍,受理企業咨詢和服務,幫助企業解決質量問題。加強計量服務能力建設,強化標準引領作用,加強對檢驗檢測機構監管。二是推進質量文化建設。每年舉辦質量強市培訓班,全方位培訓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弘揚工匠精神,追求卓越技能,聯合市總工會舉辦了平涼市檢驗檢測和計量檢定人員技能競賽。利用市局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宣傳平臺,采取“多方位、全覆蓋”形式,擴大宣傳效應,普及質量法律法規和質量知識。
五、存在的問題
一是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加快質量強市建設,系統性、全局性地開展產品、工程、服務、環境質量提升行動的責任重、要求高,而市縣質量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及市場監管系統目前從事質量發展工作專業人員緊缺。
二是進一步推進高質量發展,推動開展區域質量品牌創建,做大做強品牌經濟和發揮品牌效應的服務能力不夠強,質量發展工作全面上臺階新知識積累不夠。
三是國家總局、省局在推動質量發展“一站式”基礎設施建設,建立綜合服務機制上提出了高標準、新要求,我市在場地、窗口、平臺、人員配備方面進行探索。目前,市縣在“一站式”平臺建設方面受資金短缺、專業人員較少、層級低、服務效能不高等因素制約。
四是從全市質量發展工作來看,縣區局和個別單位對質量發展工作的認識不到位,工作力量薄弱、壓力大,質量發展工作推動力度較弱;部分中小企業質量安全意識淡薄、企業主體責任履職不到位;質量發展工作氛圍不濃,宣傳教育模式單一,宣傳效果還不明顯;全市產業整體水平層次低,服務質量有效供給不足,群眾對美好的生活質量需求與質量發展之間的矛盾仍然突出。
上一篇